第(2/3)页 霍去病觉得,如果大汉有了这样的技术,那他也不用每次只能带着一些人去偷袭匈奴的老家。 到那个时候,可以直接平推到匈奴的老巢。 唯一让他遗憾的是,这第二次攻打匈奴的军队马上就要出发,而这再生稻的技术却只能明年才能试验。 他也只能像以前一样,闪击匈奴的老窝,俘虏他部落当中所有人,让那匈奴只能乖乖就范,成为大汉的阶下囚。 唐朝。 李世民和一众大臣看到天幕上的再生稻,他们都相当的好奇。 好奇的再生稻是如何种植的?其产量又是如何? 他们觉得,如果大唐有了这种的技术,那攻打高句丽将再也没有后顾之忧。 不只是如此,百姓有了这多收的几斗粮食,这天下也将会更加的安定。 于是李世民下了命令,让人学习天幕上所说,然后研究这再生稻的技术。 宋朝。 赵真看到天幕上所说的再生稻,他深深的被吸引住了。 他可深深的知道,民以食为天,如果百姓能够因为再生稻而得到利益,只怕这天下也不至于那么动乱。 只是做再生稻的技术到底怎么样? 如果真的如天目上所述,他觉得他大宋很是需要。 明朝。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的视频,他有些感慨后世的华夏的强大,竟然研究出让水稻收割两次的技术。 如果他大明现在有这种技术,哪怕第二季的产量极低,可对于百姓来说,也是相当好的事情。 同时他叫来了一些官员,和他们一起商讨着再生稻的技术。 商讨一下,把这再生稻技术在哪个地方去实行。 只是朱元璋有些可惜,今年天气马上要冷了,只怕是再生稻无法去实验。 同时朱元璋再次感受到了,后世的人才济济。 不只有那培养杂交水稻的人,也有这发现再生稻的人。 如果这些人员放在他大明,升官加爵都不在话下。 明末。 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视频,他露出了渴望的眼神。 他的百姓们正在受着天灾,如果他们有再生稻的技术,哪怕哪怕第二次产量极低,也可以救活无数的百姓。 也就在这个时候,只见王承恩走了进来,递给了他一份奏章。 第(2/3)页